分享好友 健康首页 频道列表

文人对香文化的贡献

2013-02-17 15:109160

文人对香文化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香文化尚在萌芽状态时,文人们就广泛介入并给予了多方面的推助。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志典籍中,有很多记载都反映了文人对香的推崇。如屈原在《离骚》中的精彩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稻兮,木杀又欲充夫佩帏”。

另据东汉蔡邕《琴操》所述,相传孔子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于幽谷之中见香兰独茂,不禁喟叹:“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遂停车抚琴,成《漪兰》之曲。

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海的木本香料尚未大量传入北方,所用只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但文人对香的情感态度已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其二,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将焚香视为雅事。认为人们对香的喜爱是形而上的,是人本性的需求。朱熹有《香界》一诗: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古代“学界”对香的这种高度的肯定态度既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同时也把香纳入了日常生活的范畴,而没有使它局限在祭祀、宗教之中,这对香文化的普及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文人们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许多文人都是制香高手,如王维、李商隐、徐铉、黄庭坚、苏轼、陆游等。苏轼有文记:“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新和印香银篆盘”。仅文人们配制的“梅花香”配方,流传至今的就有数十种。

文人们不仅烧香,还要烧出情趣来,烧出意境来,烧出学问来。从杨庭秀的《焚香诗》中可见其大观:

琢瓷作鼎碧于水,削银为叶轻似纸;

不文不武火力匀,闭阁下帘风不起。

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今有香不见烟;

素馨欲开茉莉折,底处龙涎示旃檀。

平生饱食山林味,不柰此香殊妩媚;

呼儿急取蒸木犀,却作书生真富贵。

其四,整个文人阶层都广泛用香,从而带动了全社会的用香风气。

从魏晋时期流行熏衣开始,文人把用香视为风习,把爱香当作美名,唐宋以后风潮更胜。虽然不免附庸风雅之辈,但文人的这种积极态度确实影响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上至达官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不仅是民间,官衙府第也处处用香,甚至接传圣旨和科举考试时也要专设香案。同时,随着香料贸易及制香业的发展,香文化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穹顶之下 初九沉香为健康争口气
看了柴静的抗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各种感慨之余却不禁要问,在这穹顶之下,究竟如何做才能为自己的健康争口气。其实在《穹顶之

0评论2015-03-17392

沉香的性味
要了解沉香,首先要了解的是沉香的性味,大多数沉香在燃烧之前,几乎没有任何香味,不过在燃烧时就会产生清凉的香味,这种香味会

0评论2015-03-15457

沉香醉之沉香茶
沉香茶具有通经脉及安神之效,气若不顺或心浮不定时,品一杯沉香茶,体会它在体内的运作,其气上扬时,尤其对脑部和上半身有很好

0评论2015-03-15383

买沉香手串,不能只认重量!解读关于珠子的价差问题
买沉香手串,不能只认重量!解读关于珠子的价差问题同样的渠道下,直接影响到价格的七大要素:1、产地关于产地,对稍微入门的朋友

0评论2015-03-15405

沉香珠子“贵”,那是有道理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词多意,常见有之。贵---即指昂贵、珍贵、高贵,如此等等。沉香之贵亦无外乎如上所述之三贵。如果在看完这篇

0评论2015-03-15363

解密沉香:与世界五大宗教的渊源
沉香的神秘不仅来自它的神奇香味和它独特的药性,还因其能通"三界"之灵气树。古人常将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称为四大名香,

0评论2015-03-15424

教你认识沉香原料车珠开料的风险与成本!
现在很多香友对于沉香珠子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基本能够辨别沉香珠子的真伪。但是对于原料了解甚少,尤其是比较高端的沉香原料

0评论2015-03-15533

沉香如何把玩
沉香乃香中之香,其香味在现有的香料中是最优雅的,只要有一丝沉香香味飘过,其余所有香味只能算是浮云了,就算老山檀香也不胜沉

0评论2015-03-15408

沉香还能美容,你可别不信
宫廷医史记载各朝历代君王嫔妃都有用沉香香熏进行养生的习惯,清王朝的慈禧太后更是每日必用沉香充分香熏自己的寝宫后,闻香就寝

0评论2015-03-15376

久久沉香 品香手法与步骤
香,物虽微而位贵,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中国香闻已陪伴着中华民族走过了数千年的兴衰风雨,不仅芬芳馥郁,还修养身心,祛秽疗

0评论2015-03-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