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念珠的佛教文化内涵

2016-04-09 09:5267970


【念珠的佛教文化内涵】

  白岩松在《你幸福了吗》一书中说:“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味,这手串停留在装饰与信仰之间,或左或右。 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相信或怎样的一种抚慰?又或者,来自内心怎样的一种焦虑或不安?”

  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佩戴念珠的人。对于佛教徒来说,佩戴念珠是为摄心禅定念佛;而对于很多非佛教徒来说,念珠则更多的是一种饰品,不但美观大方,还可取趋吉避凶的用意。

  念珠梵名“钵塞莫”,汉译为数珠,也叫“诵珠”、“咒珠”等,是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器。佩戴念珠的本义,是帮助修行者提起正念,断除 烦恼,庄严威仪。有人形象地称念珠为“拴马索”,意指当人心如野马、杂念纷飞的时候,手掐念珠便可以遏制妄念,增定力,生智慧。
  虽然在多数情况下,佩戴念珠是佛教徒的一种标志,但是最初的念珠并非佛教所创用。追溯念珠的本源可以发现,它是由古代印度人用以缠身的璎珞蔓条演变而来。佛经对念珠的记载多出于后期的大乘经典,一部《木槵子经》讲述了念珠与佛教之间的渊源:印度的毗琉璃王请释迦牟尼佛开示消除烦恼的法门,佛陀便 教他用木槵子树(菩提树的一种)的种子穿成珠串,随身携带,无论行、坐、卧,一边念佛的名号,一边拨动珠子,从一至百千万,便可清净自心,放下一切。佛教 认为人的烦恼有一百零八种,谓之“百八烦恼”,即六根的六种烦恼乘以三世。《木槵子经》说,可以用一百零八颗念珠,破“百八烦恼”。

  在我国,有关念珠的记载,始于佛教盛行的隋唐时代。相传那时净土宗的道绰大师(562-645)在弘法的同时常劝人“念弥陀佛名,或用麻豆等物而为数量,每一称名,便度一粒,如是率之,乃积数百万斛者”,并教人把木槵子串在一起计算念佛的数目。由此,佩戴念珠的习惯便在我国佛教界不断传承。

  因为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中并无关于念珠的记载,念珠本身也不包括在头陀十八物中,所以以律典为依据的南传佛教僧徒较少持有念珠。但是对于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而言,念珠却是必备的重要法具,特别是净土宗和密宗,其僧徒最常以念珠来念佛持咒。

  珠串上珠子的数目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同的珠数代表了念珠的不同品级。在许多佛经中都写有对于珠数的规定,如《金刚顶瑜伽念诵经》载:“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数珠功德经》也说:“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 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

  在佛经规定的基础上,为方便教化,对于不同珠数的念珠,历代高僧又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如108颗表示求证百八三昧而断除百八烦恼;54颗代表菩萨修行过程之五十四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之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14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1080颗表示十界各具有一百零八,故共成一千零八十;36颗和18颗的意义与108颗相同,只为便于携带。 留心观察念珠可以发现,其上的珠子在颜色、大小、材质方面有时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母珠、子珠、隔珠、记子、记子留等。以108颗珠子的念珠举例,母珠表示 无量寿或修行成满之佛果,故捻珠至母珠时,不得越过,须逆向而返,否则即犯越法罪;隔珠又称数取,用来将子珠分隔开,从母珠数第7颗、21颗、54颗、87颗、101颗处插入,为1到3颗不等,不计算在108颗之内;记子又称弟子珠,为记遍数用,串于母珠之另一端,以10颗为一小串,表示十波罗蜜,捻珠 念佛满108遍时即拨动一记子;记子留指每串记子之末端所附之珠粒,也可用金刚结代替,目的是防止记子滑落。

  制作念珠的材料种类繁多,包括菩提子珠、金刚子珠、莲华子珠、金珠、银珠、铜珠、铁珠、水精(晶)珠、木子珠、香木珠、鍮石珠、真(珍)珠、珊瑚珠、砗渠珠、帝释子珠、螺旋珠、牙珠、赤珠、诸摩尼珠、薏苡珠、草子珠、活儿子珠、阿嘘阿啰阿叉珠、锡珠、琉璃珠、商佉珠等。一些人认为使用念珠的材料 不同,所获得的功德也不等同,这样的说法恐怕有欠妥之处。佛教特别强调心念纯净和对三宝的诚心。不管材料是否尊贵,持珠诵念时诚心才是最重要的,若仅仅以 材料而论功德,则不符合佛法的本义。佛教指引人们去除贪瞋痴,念珠只是帮助人们修行的工具,落实到根本,还是与心念相关。

  任何人均可佩戴念珠,“出家人才能颈挂”的说法并无依据,佛教界人士认为,人人都可以用念珠,皆可获无量福、灭无量罪。念珠佩戴最宜:挂在颈上挂一圈;绕在手上绕两圈;放在台案上放三圈。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你知道哪些明星是佛教徒吗?
  明星也是佛教徒  李娜: 在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剃度出家.法号昌圣。 并出版李娜佛教歌曲——阿弥陀佛圣号。  齐豫: 发行佛

0评论2016-11-0896978

佛学是一门高级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精神生活为对象的学科,其源头包括医学、哲学、科学、宗教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后来也被应用

0评论2016-11-088586

扬州素食别录
     扬州佛门僧厨之厨艺和素食之妙味,曾令饮食专家朱江先生有“非人世间之物的感受”与“出世之想”,可见佛门素食并非我们

0评论2016-11-0893277

素食主义完全契合佛教教义
我是传统的佛教徒,就像许多东南亚人一样。1992年,我从缅甸(Myanmar)前往马来西亚,因缘际会获得了《即刻开悟之钥》样书,而且

0评论2016-11-084949

佛教音乐也是一种修行法门
佛教称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能慈悲济世,利乐有情,解脱生死之苦海,皆是方便。佛教音乐在普度众生方面,有着众多的优势。   佛教

0评论2016-11-0848646

佛光山2009年传授在家五戒菩萨戒戒会隆重举
“我还年轻,不要被受戒约束”、“公司应酬,有时后还是需要喝酒”……,佛教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

0评论2016-11-0879430

中国——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圆满结
12月15日至22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宗教界首次联合举办的“中国—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在新加坡达城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展览以“

0评论2016-11-0825988

第五届世界宗教议会在澳大利大墨尔本举行
佛教在线海外讯 2009年12月3日至9日,主题为“创造一个不同的世界:相互倾听,康复地球(Make a World of Difference: Hearing e

0评论2016-11-0875412

放生的功德利益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

0评论2016-11-0844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