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化首页 频道列表

丛林制度 僧服

2013-02-20 18:5810430

佛的制度、僧侣只服三衣。

  一中安陀会,俗称五衣,即五条衣,又名“杂作衣”。平时作杂事工作,均著此衣。

  二名郁多罗,俗称七条衣,又名“上著衣”。以其布块为七条,受两长一短割截衣持,平时僧众上殿过堂均著此衣。

  三名僧伽黎,俗称祖(主)衣,又名大衣。即25条衣以25条布横缀之。每一条,缀长布四块,短布一块(四长一短)此衣为最大,故称大衣。

  比丘乞食说法时均著此衣,故又名“说法衣”。又以此衣之条与世之田畴相等,说法能生长功德,故又称“福田衣”。“花衣”是经忏门庭为求庄严美观,衣上绣花故称花衣。

  以上三衣总称为袈裟,或称法服。此外还有“衲衣”和“具”衲衣又名“粪扫衣”。拾取人家弃为粪扫的破布,缝袵为法衣,故名为“粪扫衣”。此衣是行“头陀行”的比丘著的。“具”本名“坐具”或名“卧具”,有三用:一为护身;二为护衣;三为众人床席卧具。今出家僧众的坐具为礼拜之具。礼拜时,先展敷坐具,就其上礼拜。

  僧侣除以上三种法服外还有几种常服,分述如下:

  “海青”:即大袖袍子,本是中国古装汉服,非僧服。

  “大褂”:即圆领长罩衫,也是古装汉服,亦非僧服。僧侣保守,未随世俗改进。

  “太虚装”:是太虚大师提倡改制的衣帽叫太虚装。“太虚”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他提倡僧伽改戴圆形平顶帽,人称之为太虚帽。提倡平时僧装,不论寒夏,改着圆领对肩,但作佛事举行宗教仪式时仍保持海青搭衣不变。只有佛学院教师学僧响应照行,丛林中未能普及。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活佛的僧服:独具的宗教特色
活佛、僧人服饰。塔尔寺活佛、僧伽的衣着打扮与其他格鲁派寺院的活佛、僧人一样,有其独具的宗教特色。它是在吸收融合了印尼僧人

0评论2014-12-16746

中国僧服知多少
剃除须发,身著染衣是佛教僧侣最显著的标志。剃除须发的出家仪式,自佛世至今二千多年来都没有改变,但是在僧服却依佛教传布地区

0评论2014-12-16347

僧服型制
佛教僧人的服装与在家人的服装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除了宗教上的原因外,还有历史、地域、民族、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佛教传入中

0评论2014-12-16441

僧服颜色
佛教僧人的服装与在家人的服装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除了宗教上的原因外,还有历史、地域、民族、风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佛教传入中

0评论2014-12-16418

汉传佛教僧服的演变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僧人们还是披着赤衣的。但是,汉地天气寒冷,仅仅三衣是不能御寒的。根据佛陀允许蓄百一长物的规定,在三衣之

0评论2014-12-16429

僧服
中褂为僧众外出时所穿着。短褂为僧众入睡时所穿着。长衫为僧众参加法会之佛门礼服。缦衣为居士在受菩萨戒,五戒後搭缦衣。又称为

0评论2014-12-16501

如何区分穿不同颜色、样式的僧服的僧人?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代印度,由于教义、风俗、气候等原因,僧服的型制只有三衣和五衣,统称为法衣。佛教传入中国后,情况

0评论2013-02-20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