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菩提子佛珠  _佛教用品  南京佛事展  佛教文化  苏州佛事展  红木家具  佛教用品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启程佛教国度朝圣之旅 探寻印度教遗址的余晖

   2014-02-17 333
核心提示:印度,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度,拥有灿若星辰的佛教古籍和遍及全国的佛堂庙宇。走近这个最接近神灵的地方,探寻其悠久的佛教文化,是

 印度,一个虔诚的佛教国度,拥有灿若星辰的佛教古籍和遍及全国的佛堂庙宇。走近这个最接近神灵的地方,探寻其悠久的佛教文化,是每一位寻觅至此的游客的心愿。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载了一位女作家的印度自由行,从她舒缓温和的娓娓描述中,一个纯净、肃穆的印度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位游走印度的女作家名叫姬儿·查尔顿,与她同行的游客中还有一位名叫查尔斯·艾伦印度学专家。查尔斯对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君王阿育王研究颇深,在印度佛教文明等领域也多有涉猎。从他的讲解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英属殖民地时期的印度历史,以及印度佛教鼻祖释加牟尼的生平概况。据了解,这位佛教鼻祖的真身悉达多王子诞生在公元前5世纪的喜马拉雅山脚下,此后被众多虔诚的教徒当作印度教主神毗瑟挐的第九代化身加以供奉。吉尔的印度游历时两周,途中经过瓦拉纳西、比哈尔、加尔各答及博帕尔等城市,旅途中不断探寻到的佛教遗址让她更加感性地认识到宗教与印度文化不可分割、彼此根植的悠久历史。
 
 
  德里位于北印度,分为新、旧德里。新德里由英国殖民者一手打造,将西方工业文明与印度本土文化结合于一体。旧德里则没有新德里那般现代摩登,在这里,有一处著名的石柱遗址——Sultan Feroz Shah’s Lat遗址。石柱取质于砂岩,高约42英尺,如今,石柱表面的金色早已褪去,只剩下一层浅浅的灰褐色,但是石柱高度磨光,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柱子上的铭文弯弯曲曲,形状简单,并间以符号相分隔。自发现以来,人们关于石柱铭文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之中,但是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上面到底描述了什么。直至19世纪20年代,英国学者詹姆斯普林瑟普才破译了铭文上的字符,原来这是印度最早的语言文字,存在时间先于梵文。
 
  随着铭文被解读,印度历史上一位最伟大的君主——阿育王统治的辉煌时代逐渐浮出水面。据了解,阿育王自公元前269年登上王位,统治时间长达36年。他笃信佛教,采用佛教作为他的宗教哲学,努力实践“达摩”规范,并且提倡“仁慈、宽容、真诚、美德”。其在位期间推行仁政,大力发展医疗、水利及灌溉,统治疆域曾扩张至现在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如今,印度人民为了纪念他,还建立了阿育王俱乐部,会员中甚至包括印度第一任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随后,姬儿一行人徒步进入印度东北部城市瓦拉纳西,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名当地神学者。这位神学者向他们解释了印度教信徒们将自己的身体浸泡在恒河水中的古老仪式,并且指引他们来到一处营地,近距离参拜了数千名在金盏花水中净化的苦行僧。
 
  与瓦拉纳西的混沌拥挤形成鲜明对照的便是距离它以北约十公里处的鹿野苑。作为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鹿野苑因其是佛祖释加牟尼开悟后第一次讲道的地方而知名。如今,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们争相来到这里,敬拜佛祖舍利,聆听高僧传道,以求净化心灵,远离尘世烦恼。
 
  接着,姬儿来到鹿野苑博物馆,参观这里最具有代表性的展品——狮子石柱。据了解,柱子原来高达10多米,经过历代波折,现在的主要部分长约2米,柱子头部雕有四面狮像,该狮像现已成为印度国徽的图案。狮子柱头是印度雕刻史上最早且是最优秀的装饰作品,可谓影响意义深远。
 
 
  离开瓦拉纳西后,姬儿驱车驶向比哈尔。比哈尔作为古老的摩揭陀王国遗址区,一度成为阿育王朝的首都。然而如今,由于政治腐败,这里却是整个印度最贫穷的地方。贫瘠的稻田、低矮的住房、糟糕的路况,一切都似乎未曾改变,还停留在几千年前。
 
  来到比哈尔,大菩提寺是不得不去的一处景点。大菩提寺,又名摩诃菩提寺,最早由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纪建造,现存的寺庙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至6世纪。它是笈多王朝后期以来印度现存最早的全部以砖石为结构的佛教寺庙之一。此外,摩诃菩提寺的所在地菩提伽耶是与佛陀释加牟尼生前生活紧密联系的四大圣地之一,因而这里的每一个法轮、每一尊佛像、每一棵无花果树都成为印度教徒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
 
 
  姬儿的下一站便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在加尔各答,姬儿入住欧贝罗伊大酒店,行程较为宽松。每天早上睡醒后,姬儿都能在酒店享用到美味可口的早点,然后,她喜欢随机雇上一名司机,穿梭在加尔各答繁忙的街道中,细细品味这个英属维多利亚时期殖民地的风土人情。
 
  在加尔各答,姬儿发现了多个与实物大小无异的人物雕塑,这些雕塑大都为风姿绰约的女子和骄傲得意的战士,它们筑于公元前二世纪,最早被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坎宁安的英国士兵守护着,才免遭当地居明破坏。在雕塑群中,还有一位疑似为阿育王的统领像。这个面部丰满的雕塑跨坐在大象上,身披金属盔甲,面朝游人,威严庄重,散发着王者气派。
 
 
  姬儿印度之行的最后一站便是桑吉。在桑吉附近的山脊上,有一处被葱茏草木掩映的佛像,佛像呈蹲坐形态。通往佛像的石路上有众多栩栩如生的象牙浮雕,据传这些浮雕都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作品,珍贵程度可与罗马帝国的雕塑艺术相媲美。这处遗址最先被英国政府于1818年发现,但是直至一个世纪后,英国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才解开浮雕上的秘密。原来浮雕上大量的场景都是在描述阿育王的故事,他在成为摩揭陀国的君王之前一直定居在此地。
 
  在桑吉城外的另一处僻静的地方,还有一块考古悬岩,这块悬岩发现于1976年,上面如实记录了政治光环背后的阿育王作为一名普通男子的爱恨情仇。随着参观的深入,这个统一印度,在历史、政治、宗教等领域都赫赫有名的君王的一生逐渐清晰地展现于游人眼前。(实习编译:林阳扬审稿:赵小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众号 和 小程序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闽ICP备200035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