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菩提子佛珠  _佛教用品  南京佛事展  佛教文化  苏州佛事展  红木家具  佛教用品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信在最高处——关于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2016-04-09 禅茶网41331
核心提示:佛宝网西藏讯 看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最令我感动的,是拍摄者记录了建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寺。老喇嘛带着摄影师进入了岩洞中的庙堂


佛宝网西藏讯 看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最令我感动的,是拍摄者记录了建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寺。老喇嘛带着摄影师进入了岩洞中的庙堂,虔诚地指出岩头上的脚印,那是藏传佛教莲花生在此修行时留下的神迹。老喇嘛对着镜头说,珠穆朗玛峰在藏族人心中非常神圣,是洁净无染的圣地,本不该被外人打扰的。
这位老喇嘛是寺中唯一一位僧人,名叫阿古桑杰。他将珠峰视作“空行母”的化身,藏传佛教认为“空行母”为无上密乘之本尊。“空行母”在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非同一般,具有特别强大的除障力量,可治一切时难、恶祸、瘟疫、天灾、饥荒等。这足见珠峰在藏族人心中的殊胜地位。
据《喜马拉雅天梯》的制片人、清华大学副教授雷建军介绍,拍摄采访过程中他得知阿古桑杰曾经还俗,还有个儿子,他是毕业于“西藏登山学校”的登山向导。有一次,雷建军要上山拍摄,阿古桑杰的儿子请他给独守在世界最高处寺院的父亲捎去一件东西,竟是一本新印制的佛经。人性是最走心的梯子,沿着它可以走向心灵深处。我想,喜马拉雅天梯背后真正的故事,一定还隐藏在这座珠峰上的神秘寺院背后。
2015年12月23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成立了“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这是一个值得记载的事件。自北京民族电影展创办以来,我们一直呼吁建立学术机构专门来对民族影视的艺术理论、创作方法、人类学民族学价值以及影视产业发展组织学术研讨,开展民族影视、影视人类学人才的培养,也曾建议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建立专门的研究所,但都未能实现。这个专业委员会的成立,真是生逢其时,如切实发挥协调、整合资源和推动战略协作的作用,就会弥补全国高校、影视机构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上的这个“空白”。我应邀出席了该委员会成立大会,会后观看了《喜马拉雅天梯》。该片吸引了大批师生前来观看,制片人雷建军在放映结束后还主持了观影讨论。这是我第二次看这部影片,对该片我也有一些深入的思考:
作为一部“极限纪录电影”,它完成了人类首次攀登珠峰的拍摄纪录,但影片并没有去张扬跨越极限、挑战自我,而是从当地普通人的视角记录当下,以“当地话语权”叩问神山圣地在日常生活与时尚登山等行为背后所潜藏的文化与道德、信仰与发展的悖论,使作品具有了文化人类学的可贵价值。它能够进入院线放映并获得票房收益,则得益于商业运作模式的成功。(文:牛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众号 和 小程序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闽ICP备200035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