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香道  菩提子佛珠  _佛教用品  南京佛事展  佛教文化  苏州佛事展  红木家具  佛教用品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中医如何看素食 吃素不缺营养素

   2016-11-07 香道网50430
核心提示: 李宇铭博士  李宇铭博士为香港註册中医师,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香港素食会主席。此文是香港大公网健康《国医》栏
 
李宇铭博士
  李宇铭博士为香港註册中医师,现职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香港素食会主席。此文是香港大公网健康《国医》栏目对李博士的采访全文(采访视频无法转录)。李宇铭博士对素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前几年已发表过14篇从中医角度谈论素食的文章,可参见他的博客。
  导读:
  大公网的网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大公健康《国医》栏目,我是主持人心语。最近您的朋友圈是不是也悄悄流行起了素食的话题,朋友们有没有跃跃欲试想要加入素食的行列。当然我们现在很多素食的相关知识都是来自西方的营养学,那么中国传统的中医对于素食又有什么样的看法?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香港注册中医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李宇铭博士,来给我们讲一讲中医和素食的相关话题。
  台湾是素食天堂 弹性素食成事实潮流
  大公健康:李博士,你好!
  李宇铭:大家好,我叫李宇铭。
  大公健康:李博士我知道您自己已经吃素十余年了,现在是香港素食会的主席,您可以给我们讲一下全球素食的一些大概的情况,当然我们着重想了解的是香港,还有台湾,以及我们内地的一些情况。
  李宇铭:全世界素食都(已经)变成一种很潮流的文化,比如说西方的国家,美国跟英国,现在有一些调查发现,大概已经有10%的人是吃素的,这个比例在最近十年来攀升的非常高,非常快。欧美的国家,很多地方都非常推崇素食,我知道在德国那边开的都是一些全素食的超市,超市里面只卖素食的东西,已经有2000多家,非常厉害。印度是一个素食的大国,它里面大概有50%-60%的人是吃素的,可能加起来可能有五六亿的人吃素。假如说我们比较靠近的,在亚洲地区,最好的地方应该是台湾,台湾吃素的人口也有10%以上,我们经常说台湾是一个素食天堂。而中国大陆好像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严谨的统计,据说有5000万的人口吃素,现在已经开始流行起来了。其实香港素食的人还不是很多,据我们这么多年统计,大概有3%左右的人口,不过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由于现在推广,一种叫做弹性素食的做法,就是一星期里面某一天是吃素的,比如说星期一吃素,这种文化推广起来了,可以说现在弹性素食的人口非常多,大概有一些调查,起码12%的人,就坚持每星期总有一两天吃素的。
  中医支持吃素“膏粱厚味”易得富贵病
  大公健康:您作为一个中医师,(从中医的观点出发)对素食的看法是什么样的?
  李宇铭:我首先是中医师比较支持素食的,但其实应该这样说,中医也没有反对人不可以吃肉,总体来说,吃素,素食方面的食物对身体健康比较好一点。从我个人的体会还有我对中医传统文化的研究来看我觉得首先中医师植根于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因为自古以来的中国人都是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可能我们现在在大城市里面很多人都开始比较喜欢吃肉,这个主要是受了西方的文化影响。就好像我们在香港,香港有一些调查统计显示,香港是世界上吃肉消费最多的一个地区,比那些欧美国家还要厉害,这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影响。但是在传统中国人里面,古代的大部分人主要吃素为主,他们通常都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够有机会吃(素)肉,并且自从唐代以后,因为受了佛的思想影响以后,中国大部分人都是以素食为主的饮食方式。
  从我自己对于中医的研究角度来看,尤其是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里面,它基本上是非常推崇素食的。它里面就说有四大类的食物应该要吃,包括叫谷肉果菜,五谷杂粮、肉、水果、蔬菜,从这四大类里面,我们可能看到肉类最多只是占1/4,不是很多。从整个《黄帝内经》里面的铺排,它里面就谈到了很多吃肉带来身体健康的影响,里面就说一些疾病跟吃肉有关。比如说,身体突然晕倒,或者是身体非常虚弱,或者是身体半身不遂,半边身子酷掉,另外一些病叫做哮咳,有一些病叫气喘,气力哮喘这些病。那些病的记载,其实跟我们现在的文明病非常相近,我们说那些三高病,血压高,高血糖,或者是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那些的文明病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已经有,那时候那些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饮食“膏粱厚味”,主要是跟两方面有关,一个是吃太多的肉类,另一方面是吃细粮太多。那时候就说那些叫富贵人的病,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有现在那种文明病了,可能那时候患文明病的人不太多。
  不过从我们现在人来说,其实我们现在人的饮食,每一个人都很像一个皇帝的饮食方式,所以我们现在得的那种病情,在古代的时候,2000多年前已经有,那时已经很清楚,是吃肉太多,或吃精细的饮食太多所导致的。反过来,假如说素食类的食物,那些刚才说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在《黄帝内经》里面几乎没有说太多这方面的病,就是说你吃那些东西很多都没有大问题,所以我可以这样说,中医是比较支持吃素的饮食方式。
  不是吃啥就能补啥 植物更“以形补形”
  大公健康:现在又有很多,特别是老人家还比较遵循,说吃什么补什么。扭了脚,人家就觉得炖个猪蹄就好的比较快,您觉得这是怎么一回事?
  李宇铭:就是以形补形,以脏补脏这个说法。
  大公健康:对。
  李宇铭:其实我分两个角度去说,这个说法以形补形,这个主要是民间的一个说法,在中医上不是这样理解的。因为,这种以形补形,特别是用动物的一些部分补身体,比如说吃猪肝就补人的肝,吃猪脚就补人的脚,那种肉类补身体的想法主要是民间的一些想法。在中医里面,在古代基本上不太提倡这种说法。从另外一种角度,中医本身有这种以形补形,但是那种说法不是单纯局限在肉类,它是讲,植物类上面有这种讲法。中药里面,可以用到那些植物的花或者是叶的部分,那些东西在植物比较表面的地方,比较高的地方就可以找到药性,找到身体比较表面的地方,我们就说那些节点。比如说,植物的根部在植物的下面,所以它就可以进入到身体里面比较低的地方,通常我们说一些补肝肾的药物,它都是植物的根部,我们吃一些植物的根部的食物,胡萝卜,或者是芋头、山药,中医说那都是相对偏于补的东西。所以的确在素食里面,有这种以形补形的说法,只不过这个说法不是单纯指肉类,我想在民间的人有这种以形补形的说法,同时间也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生活比较少吃肉,他们就很珍爱吃肉的机会,说这里面的东西比较特别补。实际上很多过去的人,就完全以素食的生活方式来过活,身体都很健康的。

  吃肉易得富贵病 素食不缺B12
  大公健康:他们还是(古人可能)因为物资和经济的状况,对肉类的滋补功能可能有所夸大。那么您刚才也提到,吃肉会导致一些比如说您说的富贵病,三高等等这样的一些疾病。但是有研究显示,长期食素,也会导致血管硬化,不知道这个您是怎么看的?
  李宇铭:其实这类的研究我听过很多,都是对素食批评的研究,除了批评血管硬化,其实很多病都会说,首先有一个观点我必须指出来,这一类的研究,过去主要都是研究那些患病的素食者,因为很多人选择吃素,都是因为自己身体健康不好,他就想要变得健康更加好,所以那些病人变成吃素了,他本身身体有病,所以研究出来有这样结果很正常。另外有一类说法,大家特别讲的导致血管硬化,有一个道理,他认为,因为肉类里面特别含有一种叫维生素B12,那种是能够帮助血管硬化的一种维生素。所以在素食里面就可能要缺乏这个东西,所以有一些人就容易患这种病。但是,这个说法我其实是比较质疑的,因为我也看过不少的研究,有一些研究就发现,吃素的人就更加容易不得这些病,就是现代文明病,吃素的人通常都没有得这个病,所以这些研究其实本身有一个很矛盾的说法。我也看过另外一个研究,就是说,素食者是不是真的缺乏维生素B12。有一些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吃素的人身体里面B12的营养,总的是比非素食吃肉的人更多一些,为什么这样?因为吃素的人更加特别关注这个问题,他们就经常吃那些食物里面特别含有这方面营养的,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不在于饮食方式,因为就算是吃肉,也不代表你那个饮食方式一定健康,吃素也不一定代表你健康。
  大公健康:对。
  李宇铭:所以怎么能够吃素,吃的对,吃的足够营养,吃的均衡,这个才是一个更加重要关键的问题。
  ”三因制宜“均衡吃素更健康
  大公健康:李博士就跟我们聊一聊,如果加入素食行列,从中医方面看怎么吃素,才会对我们身体比较好?
  李宇铭:首先说,我们要懂得怎么均衡的吃素。首先通常说有几大类食物要吃,一般在《黄帝内经》里面说的四大类食物,谷肉果菜,把肉变成豆类,因为豆类其实也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五谷杂粮,豆类,水果、蔬菜,这四大类食物都吃,身体就应该已经有足够的营养。中医有一个观点叫做“三因制宜”,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三个说法是我们选择食物的时候特别注意的。比如说因时,就是要按照不同的四季不同的当季食物,选择当季的食物来吃,因为当季的食物,那个时候可能对身体比较好。比如夏天吃西瓜,冬天就不要吃西瓜,冬天的时候就可以吃橘子,吃梨子。另外一个是因地制宜,看当地出产的食物。尽量是当地出产,因为我们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就少吃一些外来的食物。比如说空运在外国,美国、英国来得食物就少吃一些。第三就是因人制宜,就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比如中医寒热虚实,身体比较寒的人可能就不太能吃一些寒凉的食物,所以还是要按自己身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食物。这方面怎么做,首先可能(的话)找到一些比较好的中医师咨询一下,自己的体制怎么样。假如不一定找到中医师,就自己尝一尝吧。因为自己尝的食物,觉得那个食物好吃,那就应该对身体对你比较好,吃下去身体不舒服的,那应该都是不太好的。所以“三因制宜”也是一种基本方式。
  大公健康:毛主席说过一句话:“我想吃红烧肉了,是因为我的身体需要它。”
  李宇铭:不过身体的感觉,往往也会受到一些偏差的影响,因为比如说有一些垃圾食品,那些零食,人很喜欢吃。
  大公健康:对。
  李宇铭:就是食品,煎炸食物,人们很喜欢吃,因为那个东西,其实很上口,容易调动起,中医说调动起胃气,感觉比较好,其实这个东西不一定很健康。
  大公健康:对。
  李宇铭:所以通常怎么选择食物,按身体的情况来选择,在一般正常的主食情况上面,吃蔬菜水果,那些类别里面,就可以按照身体的感觉选择。假如其它的,就不一定按照这个办法了。
  大公健康:也就是说,根据自己的直觉是在健康食物的范围之内。
  李宇铭:是。还有一些其他角度,按比较自然的方式选择食物,比如我们吃食物的时候尽量吃整全(不加工)的食物,尽量少加工。比如我们说吃细粮,精细的饮食不太好。尽量吃粗粮,什么叫粗粮,比如说吃米饭,假如我们说吃白米饭,那就不是糙米,糙米是那个米,它含有一个外面的壳,还有一个胚芽,那个比较粗糙的,吃米吃糙米比较好。假如是经过加工的白米,那(对)身体就不太好,假如再把白米再磨成粉,变成米粉,要做成面条,做成糕点,那就变成细粮了。所以吃食物尽量吃整全的,吃粗粮是对身体最好的。吃的时候有一些所谓细节的小技巧,比如我们吃的时候的状态。吃的时候应该安静的吃,应该要享受食物,应该要在嘴里面慢慢咬它,吃的时候一口一口的感觉到口里的味道。又比如说,吃的时候内心要平静,开心的吃。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吃食物,有情绪的时候不吃,因为人的情绪状态影响消化吸收。
  素菜肉斋口不斋心:不同文化不同观点
  大公健康:现在有很多的素食餐厅,但是很多都是打着素食的旗号,有很多做出来的,比如说用豆腐做出牛肉的味道,它都是以这个方法来吸引消费者的,中医所谓的斋口不斋心,你觉得这样一个情况,跟素食本来的意义有没有一些区别?
  李宇铭:对,通常这种餐厅做仿荤菜,或者是叫这些菜素肉。我有几个看法,首先这种所谓斋口不斋心,这是广东话那边说的,这种思想是中国文化里面特有的对素食的批评。其实在西方文化里面没有的,因为在中国人里面为什么这么说,是觉得你吃素,你应该是内心清静,对肉类没有欲望。但是,为什么你吃那个东西?他就觉得你内心真的很想吃肉,是对素食者的一种批评。实际上在外国人,他们推广的叫素食主义,他们是没有这个想法,他们就觉得素肉没问题。因为他本身的思想是吃素为了健康,为了保护动物,他就觉得我享受肉的口感,我也是没有杀生没有杀害动物,所以他就没问题的。而这种想法,在中国人上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菜式出来,是为了方便一些人,尤其是他可能本身吃肉,(因某些特殊原因)可能要吃素,有一些替代品,就能够让他慢慢过渡吃素了。或者是有一些人,刚开始吃素,他心里面却还想吃一些肉的,就找一些代替品,让他容易(从食肉到食素)过渡。
  大公健康:我们想进入素食的队伍,循序渐进的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引领我们吗?
  李宇铭:我已经吃素了十几年了,心里面真的对肉类没什么欲望了,完全不存在斋口不斋心的说法。假如通常要刚刚尝试变成一个素食者,通常我们都说要进入一个修行的过程,慢慢逐渐的转变,这个转变首先从一些不健康的肉类慢慢戒掉开始。先戒红肉,后来就戒白肉,后来就连那些海鲜类的食物都不吃。假如这几类都不吃,基本上就叫吃素了。
  传统饮食提倡低蛋白 我们并不需要太多蛋白质
  大公健康:其实我个人还蛮好奇的,鸡蛋属于荤吗?
  李宇铭:鸡蛋属于荤,就看你对素食的定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般信佛的人就觉得,鸡蛋可以吃,因为他没有杀生。其实,作为一个严格的素食者就不相同了,我大概四年了,都没有吃鸡蛋跟牛奶了。因为一方面,我觉得这些东西,对健康其实都没有很大好处,它可能有一些好处,但里面的坏处更多。
  大公健康:那蛋白质从何而来?因为我们知道植物再怎么(营养)也不能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如何解决蛋白质的缺失?
  李宇铭: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一个低蛋白的饮食习惯,高蛋白是现在西方提倡的一种饮食方式,这种饮食方式是导致我们现在这么多文明病的一个原因。所以现在要提倡低蛋白饮食,相对来说不是非常低,就是不要那么高。其实一个人,一天需要蛋白质不需要很多,尤其是动物蛋白跟植物蛋白差异还是很大的,吃植物蛋白就算吃太多,也会有问题。比如说,吃豆类,豆类的食物里面含蛋白质比较多,但是在传统,在《黄帝内经》里面也有这样说,吃豆类的食品不应该吃太多,因为它跟吃肉也有相近的一些问题。
  大公健康:对。
  李宇铭:我想吃鸡蛋跟吃牛奶,在我们传统的中国饮食方式来说,基本上都没有吃这个东西。唐代有一个很伟大的医家,叫做孙思邈,当时我们叫一个大医,他就说鸡蛋这个东西,是非要大病要疾的时候用这个东西,它就把鸡蛋当作药物来用的。实际在传统的中医学,有一本经典叫《伤寒论》,它确实把鸡蛋当作药品。现在我们人差不多每天都吃鸡蛋,可是我们的中医经常会反问一个问题,你是不是真的有病?我们以前的人是有病才吃鸡蛋的,没有病天天吃这个东西,那就会太过补了。
  大公健康:也就是说鸡蛋在古代都属于补品?
  李宇铭:对,鸡蛋跟牛奶都是一种补益的东西,就是真的生病的时候才吃。假如补的太过,对身体也会有问题的。
  大公健康:对。
  李宇铭:鸡蛋跟牛奶在中医来说都是养阴的东西,当你经常吃下去,脾胃的阴气就比较多,反过来,它就会伤害脾胃的阳气。当脾胃的阳气受伤的时候,身体就容易消化吸收的能力就下降了,之后就容易整体出现问题。比如说有一些现在的敏感病情,比如说哮喘病,或者是敏感症,或者是肠胃病。很多人就是,假如他把鸡蛋和牛奶戒掉以后,身体就自然能够恢复健康,就是吃那个东西太多导致的。所以我觉得,其实本身就不存在不吃鸡蛋牛奶就不足蛋白质的问题。反而我们现在是吃蛋白质太多,怎么能够戒掉那种依赖性,才是我们现在主要关注的问题。
  大公健康:好的,谢谢李博士。今天的节目差不多就是这样,您是不是也学习到了,如何健康和循序渐进的走入素食的行列呢?感谢您的收看,以上就是本期大公健康《国医》栏目,如果您需要获得更多的健康资讯,请登陆大公健康频道。再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众号 和 小程序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闽ICP备20003552号